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和引发共鸣的特质,使他们更愿意吸收和参与教育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强化学生对这一教育形式的好感和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有助于深化高校的育人使命。适应新时代要求,研究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还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习过程,从而培育具有全面能力的未来建设者。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参与的态度,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其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对于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作为一门开放和综合的学科,通过引入多学科的观点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和成长,从而推动整个学科向前发展。最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增强教育的亲和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以有效培育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简而言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推动学科进步以及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增强教育内容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贴近时代背景、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要适时适量增加大学生感兴趣的国际国内时事政治,与大学生密切联系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是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和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强化实践教学。高校要增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创新,使教育方法更具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桥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实效性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如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教育者应善于利用新媒体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便捷性。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这些平台的互动性和广泛性。最后要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优化校园文化,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性
高校应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竞赛和讲座,强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要把人文精神融入校园环境之中,把培育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健全人格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实现文化感人,从而使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优化物理环境。高校要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最后要强化网络环境建设。高校应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构建清朗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提升教育者的学术水平 增强教育者的情感魅力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者首先必须认同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正赞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只有教育者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重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特别是提升他们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亲和力,增强自身的语言魅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要培养教育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教育者应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路径探讨,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为了应对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需持续调整和改进教育策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核心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年轻一代、保障国家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深化学生的情感联结和认同,确保他们积极地接受和参与到这一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标准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贡献力量。
(作者:崔欢瑶,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